【总结2020】督导室:诊改见实效,复核促发展——2020年督导室重点工作汇报
  • 作者:[db:作者]
  • 审核:admin
  • 时间:2021-01-04
  • 点击:5428
  • 来源:督导室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各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根据《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皖教秘高〔2016〕20 号)的要求,我校于2017年开始全面推动诊改工作,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挂靠在督导室),督导室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学院诊改工作,并对诊改质量进行考核。为了促进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高校治理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督导室建立了以自我诊改为手段,以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学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2020年,为保证诊改复核工作顺利进行,督导室统筹学校各部门重点做好:

全员诊改常态纠偏,增强内生动力。学院督导室结合日常工作推进全员诊改,形成了“常态性诊改+周期性诊改+专题性诊改”的诊改运行模式。督导室编发诊改工作简报6期,推送课程诊改工作优秀案例12例,知识问答1次,按照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抓各部门季度、月度主要目标任务的达成,全校2018、2019年度教师162人次、18学年学生诊改480人,19学年学生诊改910人,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结合发展标准自我修复纠偏,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增强了师生全面发展的意识,点燃了主动发展的激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使各主体自觉履行职责,形成了外部监管和自我诊改相结合的内控机制,辅以激励机制,逐步激发了师生员工的内生动力。

质保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学校治理能力。学院督导室举办迎接诊改复核工作培训三次,其中四月份为线上培训;召开工作会议6次;组织校级交流学习1次。完成269个质控点指标梳理,修订学生层诊改指标78项;完成19年学校22个部门及学校层面的诊改任务,并形成诊改报告;完成2019-2020学年课程层共198门的诊改任务;完成2019-2020学年8个专业的诊改任务;完成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325门课程的蓝墨云数据的导入,实现了课程层班课全覆盖;累计完成学院层质量报告25份,专业层质量报告23份,课程层质量报告403份,教师层质量报告167份,学生层质量报告1392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效落实。

智慧校园建设加速推进,提高学院信息化水平。2020年,督导室以诊改为抓手,协助科信处搭建网络直播平台,完成智慧教室建设;完成培训管理系统、学院智慧校园系统、学院一卡通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系统建设,加强师生业务系统实际应用,不断完善积累数据,为学院业务大数据提供支撑,助力学院信息化水平提升。

精心准备诊改材料,圆满完成复核检查。督导室统筹安排5个层面、6个专业、12门课程的自诊报告撰写和PPT制作,设计报告格式和PPT模版,并且完成学校层面的自诊报告以及汇报PPT。完成全校诊改资料的清单梳理,材料收集、整理,以及网上四个模块,两个层级复核资料的整理和上传,上传资料累计240项。

11月18日-21日,以全国诊改委副主任徐建平为组长、李麟书院长为副组长的复核专家组一行8人,来我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现场复核工作。复核期间,督导室协助组织15场次座谈会,涉及学院领导、 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平台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等83人次。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高度重视诊改工作,以诊改实施方案为依据,构建了较为清晰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在五个层面建立和运行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诊改成效显著,不断探索实施激励机制,电力特色质量文化底蕴深厚,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员工和社会的满意度较高。我校以高标准通过复核。

下一步,我校督导室将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结合诊改复核专家组意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一是正视问题,切实改进,追求长效。督导室对复核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逐条逐项研究分析,深入领会。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强化措施,严抓落实。二是找准痛点,把握重点,破解难题。深入打造“两链”,完善“螺旋”运行,用好信息化平台,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机制,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