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部:探寻安徽历史足迹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 作者:吕红
  • 审核:汪邦银
  • 时间:2023-05-25
  • 点击:2504
  •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部

5月23日下午,思政教育部组织全系教师、22级共计200余名学生代表赴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同时还举行了思政教育部与安徽博物院的共建思政课、美育的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 “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

同学们徜徉于“安徽文明史陈列展览”中,从夏商周时期,皖南铜矿的采冶为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隋唐宋元时期,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陆交通发达,安徽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发端再到明清时期,徽商推动了中国城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陈列选取体现安徽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珍贵文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了安徽历史文明发展的脉络。

安徽文房四宝展厅,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的主要工具,有文房四宝之美誉。透过它们演绎历史更迭,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明因循物性、道器合一的造物思想,精益求精、鼎故革新的工匠精神安徽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和人文环境为世人奉献了无数文房佳品尤其是杰出代表宣笔、徽墨、宣纸、歙砚,至今仍是安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享誉世界

进入徽派建筑群展厅,入目可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同学们畅游其中,流连忘返,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通过参观展览,同学们不仅欣赏了珍贵的文物,感受到了安徽省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传承、发展和进步。此次思政教育部与安徽博物院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美育实践基地,也是践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挖掘地方“大思政”实践教育资源,建好用好教育实践基地,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坚定同学们的文化自信,筑牢精神家园,以更饱满的激情和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履行好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供稿:吕红 一审:汪邦银 二审:彭慧 校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