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特色专业:服务电力行业发展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巡礼
  • 作者:[db:作者]
  • 审核:admin
  • 时间:2013-10-25
  • 点击:6438
  • 来源:

刊登于安徽工人日报    2013年10月18日第4版  《特色专业:服务电力行业发展------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巡礼》

该文同时刊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31029100505046&cata_id=N049

特色专业:服务电力行业发展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巡礼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电气学院)为典型的行业特色型学校,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背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近年来,安徽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强劲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安徽电气学院伴随着安徽电力工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为安徽电力工业事业的腾飞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筚路蓝缕、呕心沥血,谱写出了雄宏壮丽的华彩乐章。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安徽电气学院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近年来,紧紧围绕行业需求设置专业,以行业应用为目标培养人才。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类型与规格的变化,早在2005年该院就针对电力行业热工技术人才需求,将学院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的原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为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 目前全省共64所高职院校,开设“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7所,面向电力行业培养热工自动化人才的仅该院一所)。学院得天独厚的能源大省的区位优势,不仅为该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且多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也成为该专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源,众多在电力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毕业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

8年积淀,3次跨跃。8年来,在学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学院著名专家教授带动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抓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取得了开创性的可喜业绩,2007年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被列为安徽电气学院教改试点专业,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该专业已成功地由“依托电力行业”转型为“服务电力行业”,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优的人才支撑。


认识:高度统一  职责明确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立项以后,安徽电气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并明确职责,及时成立了由陈祥明院长任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过程监控。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将专业建设内容细化为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教学团队建设、实施第三方评价等六项,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为16个子项目,2011年11月召开项目启动大会,确定专业建设团队成员20人(校内、企业各10人),各子项目负责人均庄重签下责任承诺书,保证在2012-2013年建设期内圆满完成任务。


定位:特色鲜明  思路前沿

安徽电气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省内唯一的面向能源电力行业开设的特色专业,专业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电力企业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建设项目中遵循:“以校企合作体制创新为核心、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拓展、形成‘标准导入 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健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中厂 厂中校’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立足建设成为安徽省电力行业内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的品牌示范专业。


实践: 不懈探索  超越征服

付出必有回报。经过2年建设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短短的1年10个月里,这个由20人组成的项目组,不仅拥有省级名师1人,省高职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而且主持参与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论文45篇,取得专利21项,完成省级科研课题7项,开展培训和鉴定800人次。一系列成功的背后,是专业建设项目组致力于服务社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努力与坚韧勇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保证在建设期内圆满完成任务,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对接,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编制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形成合作工作常态机制。以此为保障,2012年-2013年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与13家企业进行除就业外的深度紧密合作,并率先在全院引进一名博士后(安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工武海澄)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与学院专业带头人共同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程建设体系,凝聚教学科研团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强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与企业2位专业带头人共同完成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中厂厂中校交互模式之自动化教学工厂的创新与探索”获得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建设期内,校企合作编写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合作建设精品课程6门,其中“过程检测仪表”课程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电气学院前身为合肥电力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在电校时期就已开设,因此在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建设期内,项目组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深入多家中职学校调研考察,搜集研究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推行模块化教学。编写针对中职生源、中高职衔接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份,该方案收录于专业建设标准中正式出版。2013年该专业与国家重点中专学校安徽电气工程学校机电专业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为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学院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的方针,经过各方齐心努力,利用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至2013年9月,该专业拥有专业实训室19间,其中一体化教室6间,校中厂3所,厂中校3所(合肥、巢湖、平圩电厂各1所),校外实训基地57个。在新建实训室建设方案中,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合理布局,营造职场氛围,宣扬电力企业文化;校企联合组织实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与此同时,积极转变培养方式,坚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构建融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相关工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专业教学的训练项目中。自2012级学生始推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项目组不仅创新性地在四地之间(合肥电厂、巢湖电厂厂中校以及校内2个校中厂)建设了远程互动数字传输课堂,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选拔有创新精神、肯钻研的学生成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科技创新社团,青年教师李瑞君博士、企业专家王小立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定期活动,建设期内该专业学生11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其中2012年、2013年均获安徽省电子设计技能大赛二等奖。

优秀学院和优秀学子的背后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数量充足、人员相对稳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非常合理,团队20人中有博士2人,教授2人;高级职称共13人;平均年龄44岁。专业团队为“双师”结构,专兼教师人数1﹕1,专任教师双师比例100%。10位专任教师中8人持有技师资格证书,10名兼职教师中有3人为高级技师。团队注重青年教师培养,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全部进修硕士或博士。2年建设期内51人次参加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术培训及现场实践,其中3名专任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教学管理培训,企业兼职教师8人次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法培训。

一流的团队创造出一流的业绩。2008年12月该团队即被列为省级首批教学团队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年建设期结束后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获得高度评价;但团队没有止步,全体成员积极投身“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就是我们的顾客。因此我们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获得更加客观和专业的评价结果。”学院院长陈祥明感慨地说。据此,学院积极实施第三方评价,从而对本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方位的评估体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连续4年在第三方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被列为高职院校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在麦可思专门给电气学院做的研究报告中,该专业毕业生任职薪酬及学生满意度均高于全院平均值。同时项目建设组对该专业2008至2013届6届毕业生412人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薪酬、企业满意度持续向好,主体就业于电力行业企业。大批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企业的关注和认同。


成效: 转型服务  引领同行

安徽电气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2012-2013年间,参与承办全省电力行业最高级别的热工监督技术会议,举办主题为“新能源新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高职论坛;开展国际合作,承担印度科瑞希纳电厂26位运行人员热控技术培训任务;为电力系统开展自动化技术培训311人次,技能鉴定491人次。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给学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力剂”, 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经过2年建设,该专业业已成为同类电力院校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佼佼者。建设期内,申报成功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科研项目,获教学成果奖5项,在全省和全国电力类高职院校享有较高声望。同时,该专业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与外校对口交流多次,多人被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其他学院聘为专家或评委,2人入选安徽省教学指导专家库,2人担任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标准评审专家,1人担任国家精品共享课程评审专家,3人受聘淮南平圩电力培训中心,1人被聘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高级技师评委,1人获安徽省电力公司“五一帼国标兵”称号。


蓄势扬帆待远航,站在崭新的起点,电院人更加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渴望用激情书写学院事业发展美好的明天。面对崭新的未来,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正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朝着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顶峰迈进!(本报记者 胡洁银 通讯员: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