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言说智慧 文化烛亮苍生——邹国强为入职培训新员工讲授古诗词
  • 作者:[db:作者]
  • 审核:admin
  • 时间:2018-08-24
  • 点击:5687
  • 来源:入职培训宣传组

“诗词言说智慧,文化烛亮苍生”。8月22日上午,学院院长邹国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从崇高人格精神、入世理性精神,忧患兴国精神、仁爱厚德精神四个方面,结合如何实现人生三种境界,给新员工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鉴赏专题讲座。学院部分党员教师聆听了讲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忘势》)。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提倡“修齐治平”,以道自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强烈的济世情怀,执着于理想追求和人格塑造,让社会、自然与人得到完美的统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邹国强援引明代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处处以石灰自喻,最能体现仁人君子的磊落襟怀和崇高人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体现的是积极入世的理性精神。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屈服,在威逼利诱面前能够舍生取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邹国强引用李白《上李邕》,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种对社会人生忧患意识的警句一经道出,便感动激励了无数后人。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普遍品格。儒家文化培养和滋润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批判精神,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邹国强引用陆游《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诗句,揭示诗中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永不磨灭的意志和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杜甫《过津口》)。杜诗中体现的便是仁爱厚德的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是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体现。孟子将这种仁爱精神从人际道德关系推衍到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提出了“爱物”观念,正所谓“君子以厚德载物”。                              

邹国强谆谆教导新学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付诸现实生活中,实现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所谓“人生之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为人生第一境界,在形势恶劣之时,能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在事业理想的追求中首先要定下一个目标,之后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奋力前行,这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这是人生第二境界,即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之事业。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即人生第三境界。青年员工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梦想成就未来,行动成就梦想。“大国工匠”无一不是千锤百炼,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做好每一道工序,方能成功成才。

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邹主任旁征博引,纵论古今,与新员工共享诗词美句,品悟人生哲理,令人耳目一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盛世多新景,吾辈竞登临。”在热烈的掌声中,邹国强即兴赋诗,激励广大学员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为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年华,抒写壮丽诗篇!(朱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