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落实三项措施 促进学生管理水平提升
  • 作者:宋航
  • 审核:黄劲松
  • 时间:2023-01-06
  • 点击:2904
  • 来源:团委

为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育人环境,以加强2022级学生管理为契机,全面提升在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和职业素养,形成文明有礼、勤劳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开展了以2022级学生为主体覆盖全校学生的学生管理提升计划。

一、加强思想引领 筑牢思想之基

学院围绕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院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制定学期班会学习计划加强学生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朗诵比赛、“青春心向党 唱响新征程”网络歌唱比赛、“青春思政课 我们这十年”思政微课程比赛、“喜迎二十大 一起学党史”线上答题活动等营造喜迎二十大召开、学习二十大精神的校园氛围;通过举办“学精神 谈感悟 重践行”二十大精神宣贯活动鼓励学生将二十大精神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优化德育培养体系,并能通过时事政治热点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强国志”。在新生入学伊始,学生处就策划了以班级为单位的 “开学第一课”、学生手册学习、参观“劳模基地”等活动,以德育为先,为新生好开学的“第一扣子”。

除此之外,还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大讲堂、党团知识竞赛、 “学习吧”沙龙等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学习实践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校园文化 提升文化素养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学院组织举办了“中国灯谜文化-猜灯谜”“徽风皖韵”戏曲进校园、“校园新视野”摄影大赛、“我与学风建设”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党史故事读书交流会、“校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这些文体类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展示出了同学们乐观积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在疫情期间举办的“学雷锋,献爱心”校园义卖活动、“青春新向党,大学艺起来”草坪音乐节、社团文化艺术节、“运动青春、快乐无限”迎接端午趣味比赛,不仅促进了同学们积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丰富课余生活更是打造了在疫情封校期间健康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

 

学院不仅注重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优秀榜样标兵,号召同学们向优秀模范同学看齐,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更是在校园内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由退役复学士兵组成的校园平安志愿者在疫情期间,负责校园快递点和外卖的消杀工作,保护了同学们的健康安全,并带动同学们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组织学工人员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以更好指导学生,此外还定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及校内心理健康咨询室值班表,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加强劳动教育 夯实基础管理

学院将劳动教育作为新生管理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学生劳动教育:一是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打扫寝室和班级卫生;二是定期开展校内公益服务性劳动,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人民提供公益服务;三是依托实习实训,使得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将所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增强专业、职业认同感。

在学院工作指引下,各系书记带队组织辅导员深入寝室,了解学生生活习惯,在寝室“现场办公”,指导学生归纳、收拾、清扫。系部学生会生活保障部每周检查宿舍,进行宿舍卫生评比,评比结果张贴在各系公告栏中并对表现突出的宿舍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符合宿舍管理要求的寝室给予通报批评并指导整改,形成管理闭环。辅导员指导学生制定班会计划,围绕学生常见的“难”管理现象,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班委的组织下,全体同学的参与下,每学期针对基础文明素质至少召开两次专题班会,形成班级基础文明礼仪公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辅导员充分利用谈心谈话的机会,与基础文明素质较差的同学谈心交流,一对一指导,规范其行为,形成管理台账,一生一档。每周进宿舍、教室与学生谈心谈话,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处多措并举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素养。

 

经过半年的管理提升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学生大多封闭在学校,在辅导员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学生情绪稳定,健康积极,既能理解和配合学院工作,也能做好自己的健康责任人,更能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学生处将以新生管理提升计划为抓手,强化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智能管理,以学生管理为突破口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服务工作,心系学生在校生活,情系学生职业发展,助力学生持续发展永续发力。